請試試上頭的互動圖示,您可以參考天空(藍色),皮膚(咖啡色),頭帶(紅色)在各濾鏡下所造成黑白影像表現差異效果;這年頭數位影像當道,各式各樣的影像效果(LOMO風,中途曝光,紅外線‥‥‥)都有人在玩,不過,褪去豐富色彩的黑白效果一直是個歷久不衰的影像形式。

在開始幫自己的彩色照片轉換成黑白照之前,您得先了解甚麼是"黑白影像",一張有味道的黑白影像並非只是單純"灰階影像(去彩色)"而已,除了去色彩,光影質感氣氛明確主題更是一張夠味的黑白照所需具備的條件。就先來談談"形式上"的黑白--去彩色,去彩色有什麼難的?在影像軟體裡,不就是執行一個去彩色的指令就完成灰階化。

嘿,沒這麼簡單,因為傳統黑白照片會透過濾色鏡(紅橘黃藍綠‥‥‥等色)的使用進行過濾色光的手法,將色彩轉換成表現在底片上的各種灰階濃度,而達到預視的理想畫面。 比如,紅濾鏡讓紅色光通過,感光成像後成為白色(光量多),而橘色成淺灰色,藍色成深灰甚至是全黑色(光量少),以此類推‥‥‥用以改變成像後的對比反差質感,營造需要的感覺;在風景照裡常用中黃鏡,橘鏡,綠鏡(效果極佳),紅鏡提供反差對比更劇烈的效果;人物肖像上,老人可以用藍鏡表現臉上歲月痕跡,女人還是用黃鏡,橘鏡比較不會被扁,小孩綠色鏡是不錯選擇。(寫於 2005/7/15)

在此提供幾個濾色方法:
一、 Russell Brown網站 | 數位黑白後製教學 | 黑白批次教學影片
二、 PS7 數位照片轉黑白的五種方法(個人推薦第四、五種方法)
三、 Photoshop共享濾鏡,連顆粒感都能模擬Convert to B/W Pro
四、 花錢買ps商用濾鏡 nik Color Efex Pro 3.0 | 效果說明跟圖示

■ 文章補充:

Convert To B/W pro,我沒用過,不過看了一下功能介紹網頁,有提供數款著名底片的階調參數,感覺很有意思。
不過,這類底片參數,對於沒有用過這類底片,或是沒有長期暗房沖洗經驗的人來說,其實是比較抽象的,只能憑感覺去選擇。

本篇文內所提的預視,當初AA在拍攝前,除了透過觀察濾鏡做灰階分析,再透過點測光精準選擇適合的曝光組合,甚至是如何在暗房沖洗與補強,早就了然於胸,這才是正港的預視。本篇之所以會用預視來說明,也只是因為這兩者都是在處理彩色畫面(一個是實景,另一個是影像)的灰階化,而做這樣的概念沿用,方便說明,希望沒有造成知識上的混淆才好。

網友提到"關於預視,我有另一個預視點,不是在拍的時候,而是在準備要進行後製時。"其實,數位時代,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在處理灰階化的影像,很少有人傻傻的還買了一堆濾色片裝在鏡頭前拍攝(小弟是一個傻>"<),其實,也沒什麼大問題啦,對於影像風格,青菜蘿蔔各有所好,也不盡然要把自己鎖死在某種視覺風格之中。不過,您若有心於此,小弟可以提供幾個小建議: 1.找一台有提供黑白效果(含濾色功能)的數位相機,長期使用特定濾色功能拍黑白照,有助於對各色濾鏡所造成的氛圍效果的敏感度。 2.您看了不少攝影書,不過可能偏重在文本內容,也許可以換個角度,多注意一些名作的影像風格,有助於視覺風格的養成。 3.請有拍大量黑白影像的朋友把同一類底片的照片分類好,讓你觀看各類底片特有的調性與質感。


■ 相關文章:[LIGHTROOM教學] 001--正片模式與同步化
■ 延伸閱讀:祿來B+W黑白濾鏡說明:參考一 / 參考二

2 回應:

  1. H. Lin 双羊 said...

    初次拜訪,
    來你這兒學到的真是不少,
    我每次的後製都沒想那麼多,
    大多是隨心所至胡亂調,哈哈。  

  2. josefhsu said...

    歡迎光臨,數位時代非線性編輯概念早已打破傳統攝影的思維,不過,小弟會以"為何要用黑白來表現"的概念出發,讓初學者在面對濾鏡效果多如過江之鯽的數位瀚海,擁有一個清晰的黑白影像處理概念。

    希望對您有幫助。